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资讯 校园通讯
聆听花开的声音(2) ——锡山实小语文组开展第二次校级教研活动
本信息由 蒋志芳 于 10-23 11:03 发布 共467次访问

 10月20日星期二下午,我校语文组开展第二次校级教研活动。三年级的唐佳老师和五年级的夏苏红老师分别展示了《蒲公英》和《嫦娥奔月》两堂课。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源于她们的精心准备。

 唐佳老师是刚工作第二年的新老师,但她经过精心准备与三次磨课,给大家带来了一堂比较成功的低年级语文课。她教态老练,与学生清晰流畅的教学过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老师在朗读指导时的评价很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也很巧妙,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说说、想想、读读、写写,很有语文的味道。唐老师的进步也让我们感受到一堂学生喜欢的课,必定是源于孩子生活,基于孩子学情的。



 夏苏红老师的课堂干脆利落,节奏明快;教学设计,巧妙独特。一开始,教师紧扣“仙药”这个矛盾体,引导学生感悟后羿、逢蒙、嫦娥对待仙药的态度以及人物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还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后羿、逢蒙、嫦娥三人的人物品质,这种方法比较有新意。夏老师创设情境,扮演逢蒙的角色和学生一起周旋,让学生对这个词有了比较立体深入的理解。最后夏老师还出示另一个版本的同名故事加以比较体会,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人们对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歌颂和赞美,给学生以丰富、有效的拓展。

 

 

 课后,低高教研组各自展开了评课。老师们对这两堂课给出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建议。

 臧炜老师说:“今天的课堂,唐老师给予了听课者很多惊喜,她课堂上的进步,让我也深深感受到,一堂学生喜欢的课,必定是源于孩子生活,基于孩子学情的。课堂上孩子的朗朗书声,有情有味;师生间的互动亲切自然;老师的点评可谓是点睛之笔,及时推动课堂教学。建议:教学2颗种子的想法时,老师要给予孩子更多表达的空间,并在说的基础上及时让孩子进行朗读,点评后再读,读出情趣,读出语文味!”

     张怡老师说:“设计其实还是非常巧妙和独特的。如一开始,教师紧扣“仙药”这个矛盾体,引导学生感悟后羿、逢蒙、嫦娥对待仙药的态度以及人物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还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后羿、逢蒙、嫦娥三人的人物品质,这种方法比较有新意。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场”,学生才会“在场”。学生的情绪源于教师。当学生回答与自己的答案大相径庭的时候,教师要放平心态,耐心积极地引导。因为是公开课,所以执教老师的期望值过高,心态也就和平时不一样。对于课堂上学生不理想的表现,要正确看待。”

     活动负责人对所有语文老师指出:“是的,课堂是变化的。或许他常常不会按照你的预设生成。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行走着的是教师调整课堂的能力,一种基于学情的调整。正所谓教是为了学而调整的。低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均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成尚荣先生说过:‘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义,直抵教育的主旨。’站在语文教学的这个高度,站在儿童立场教学语文,以此视角来观照我们的语文,观照我们的儿童,那么无论是低年级的课堂,还是高年级的课堂,我们的孩子就会有他那个年龄层实实在在地提升。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花开两朵,一朵是学生,一朵是老师。让我们一起努力,修炼我们的教学能力,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聆听花开的声音!

                                                                                                                                        (程心怡、蒋志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