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三线相融”教材研读》小组活动在锡山实小举行。来自东亭、云林、八士、隆亭、柏庄、锡山实小这六所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分管教导参与了活动。
活动分3个板块进行:首先由八士实小的罗英老师从宏观层面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分析。罗老师就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本质、教学价值、教学现状展开,解读了何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内容本质究竟是什么?它与“基本数学思想”、 “具体数学方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具有哪些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当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应对之策……带领青年教师“走进策略”,走进教材。
随后,云林实小的陶莉老师从微观角度对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谈了教材分析与教学构想。她围绕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例题层次、教学注意点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并构想教学流程,给下一次参与课堂教学展示的青年教师指明方向,听者如沐春风。最后,陶老师就“三线相融”这个话题,给青年教师提出了问题:
1.教材留白部分鼓励学生寻求更个性化的解题思路,那么学生还可能会出现哪些方法?
2.在后续的练习教学中必然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解决问题”的比重显然会多,但“策略”又不能丢,如何把握好“解决问题”与“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
3.这节课是列表策略的第二课时,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还是与第一课时同一要求吗?
4.教材用列表的方式呈现了归一问题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如何突出这一特点?
东亭实小的钱琛老师主持了话题讨论,与会教师从专业的角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讨气氛异常活跃。我们看到了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分享。每位老师都做到了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有所得!活动接近尾声时,活动接近尾声时,主持人再次强调区数学教研员对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即青年教师在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三线相融,既要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之线,又要把握学生思维生长之线,以及教师导学的逻辑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