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在线 活动传真
祖国河山娇,落笔成中华
本信息由 张怡 于 10-27 21:42 发布 共1321次访问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的自豪感,20191025日上午我校结合省级课题《描摹童年的课程履历研究》开展了“丰富儿童课程履历的课堂突围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以我们神圣的国土为主题分别由道德与法治老师臧炜、语文老师陈羽、音乐老师华娇给五(8)班的孩子们带来一堂多元化融合课课题中心组成员、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音乐组全体老师以及品德组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教材上共同呈现的“爱国”题材为教学内容,依旧以“并联式突围”的方式授课,但采用“1+1+1”的模式,由道法、语文、音乐三位老师进行主题教学活动。课前,三位执教老师及中心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就主题、各学科的教学侧重点、板书设计以及内容相互之间的衔接和支撑进行深入讨论。最后结合学生课堂学习能力,拟定30+40+30”的授课形式,突破时间界限、内容边界,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丰富学生童年学习的履历,给予学生别样的课程学习体验。

    道德与法治:捍卫国土 引发共鸣

    在道法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中,臧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认识中国及邻国,让学生知道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域,通过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拼一拼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国土的幅员辽阔,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确“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臧老师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国家版图意识也深深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语文:回溯历史 激发情感

   在学生了解了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且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上,陈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将爱与恨,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和深刻的心灵之旅。在授课过程中,陈老师利用图片、视频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同时“以爱激恨”,用新闻报道、回忆录让学生感受圆明园被“毁得让人心碎”。最后以《少年中国说》作结,让孩子们体会自己作为中国少年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音乐:美丽家乡 共同歌唱

   语文课之后,华老师用图片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现了祖国的名胜古迹及美丽风光,让学生们通过眼睛和耳朵迅速地感受到祖国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随之用《我爱我的家乡》这一歌曲向学生传达对美丽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唤起他们心灵中对家乡最热忱的爱。不仅如此,华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了歌曲创编,孩子们用歌声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唱出自己对美丽中国的赞歌。

   三节课后,课题组成员采访了五(8)班的四位学生,请他们谈谈上完课的感受。孩子们表示,这堂跨学科融合课好似?根线,把各知识串联起来,比以往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学习途径。他们也希望以后可以体验更多这样的融合课程。

   领题人孙静霞副校长指出,这样“爱国”主题融合课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她指出此次的研讨活动又有了新的突破,三节课都能压缩量、精选质,使整个过程更加活动化、情境化和人文化,实现了让学生从视觉到精神以及艺术三方面的层层提升。三位老师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教学,又都突出自己的学科特质,加强了学科内容间的融合,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前瞻性。

至此,一融合课落下了帷幕,孩子们意犹未尽,老师们也收获颇丰,我们相信留在孩子们和老师们心中的爱国之情会永不褪色,更加浓烈!

                                                  (陈羽报道)